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B 【解析】试题解析:A表述绝对化。C错误,表述绝对化。D错误,当时的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反映了当时部分人以经商而致富,后不归乡,这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 自由流通的支票    B. 中国最早的纸币

C. 国家发行的债券    D. 兑换货币的凭证

 

查看答案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查看答案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 北宋中期    B. 元末明初

C. 明末清初    D. 鸦片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