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已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A项反映是劳动力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反映的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C项反映是是手工业分工细致;D项反映商业的发展。相对而言,A项更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这首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估乐客》诗反映了

A. 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

B. 一些商人遭到劫杀,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C. 一些商人富可敌国、势撼乾坤。

D. 一些商人与官府勾结、穷奢极欲。

 

查看答案

明万历史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

A. 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 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 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D. 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

A. 西汉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战国《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     )

A. 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

B. 冶金业高度发达

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D. 小农经济的推动

 

查看答案

吴松弟所著《中国移民》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具体背景、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这一南迁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 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 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