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一一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1)主张:国际关系法治化;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门户开放政策国际化;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 (2)简析:一定程度上纠正和修改了《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有利于新的国际秩序观念(或和平主义、合作共赢意识)的形成;为法德矛盾的缓解提供契机;容易激化与苏联的矛盾;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际关系法治化、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门户开放政策国际化、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等方面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纠正《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新的国际秩序观念的形成、法德矛盾的缓解、激化与苏联的矛盾等方面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与蒙古抗衡,西北是一条重要战线。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系列羁縻卫、所。……明朝前期,以哈密为经营西域的主要据点,封当地蒙古贵族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又派汉人充任忠顺王府长史,纪善等官,协同理事。……永乐、宣德时期,哈密及其以西地区与明朝建立比较固定的朝贡贸易联系。

西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斯藏。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明成相即位后,相继派宦官显侯等多人持节入藏,与各地方、各教派的领袖人物广泛接触,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着为王和法王。……明朝还与以藏族为主体的“西番”诸部建立起茶马贸易关系,设立茶马司进行管理。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的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

一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搬括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影响。

 

查看答案

国家观念伴随的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3

中国

西方

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

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卢梭等人则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己然融入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之中。

全球化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中外关联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掀起了怀乡风尚.人们视乡村为“古代安宁常在之地”。是英国最宝贵的财富,视乡村生活为民族道德特点的保留地。商人成了受蔑视和道义谴责的对象,而工业则主要被指责是乡村美景的破坏者。发财致富的商人模仿乡绅的生活方式,渴望获取一份乡村地产,成为绅士或与地方绅士联烟。学校教育轻视专业和实践学习,偏重塑造有闲的地主绅士,很少有实业家出身名校,而出身名校的实业家多数变得“文雅”起来,即不再一门心思追求生产和利润。最终,英国绅士的价值观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中“驯化”了工业主义。

  一一摘编自马丁威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

材料二  二十世纪初,中国城乡文化发展渐呈分离之势。与传统做官的读书人多半要还乡不同,新学制下的大学(早期也包括中学)毕业生基本在城市定居,不再落叶归根。学生与城市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他们轻视农民,与乡村日益疏远。农村学校和入学儿童数量都至下降趋势。乡

村中人的读书愿望不高,平均识字率逐渐降低。本已为数日少的乡村读书人也向城市流动。

农村中剩余乡绅的文化水平大不如前,对自己的道义约束也日渐松懈。

  一一摘编自罗志田变动时代的文化展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怀乡之风”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与19世纪后期英国

绅士化商人追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最近,欧盟开始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续收五年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近72%。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税25%和10%。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这些现象说明

A. 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

B. 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 中国成为全球化中流砥柱

 

查看答案

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 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 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 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