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四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3)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等);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 (3)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掌握。结合材料“西周时……一人……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提高、发展。其原因结合水利工程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等分析回答。 第(2)问,主要考察学生对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认识。结合材料“江南地广……饮食还给,不忧冻饿”、“ 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等归纳解答。 第(3)问,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1930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1960-1979年移民

1960年开始,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在60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请回答:

(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什么阶段?

(2)两种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有何不同?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人状况:

(1)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2)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3)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4)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4)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材料四)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回答:

(1)分析《明会典》和《金瓶梅》的原作者对于明朝妇女的婚姻观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发展特点?

(2)材料三与材料四分别认为近代英国工人的状况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于探究英国工人的状况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近代英国工人发展的何种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均引自刘宗绪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一:垄断组织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前提而形成的。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还是独立的,但它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托拉斯和康采恩则已是大型企业合并组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或企业群。列宁曾将垄断称之为规模极大的技术生产单位,认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材料二: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兼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掉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的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

材料三:美国人泰罗创立的“劳动科学组织”学说,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泰罗制”,使企业效率大大提高。列宁称它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则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概念。主张把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高速运转等原则,结合起来运用到生产中去。

材料四: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解各地和世界市场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四,分析垄断组织与第二次科技革命前的私人独家企业相比有什么明显的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试评述垄断组织。

 

查看答案

代田法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创造。《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A. 增加了种植面积

B. 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 革新了耕作工具

D. 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