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展进程由一国到多国 B...

(题文)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展进程由一国到多国

B. 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 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概况,旨在考查对教材重要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说法不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爆发,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A项符合题干要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在重工业领域,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形成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

 

时间

主要形式

备注

古代

市声广告招幌广告灯笼广告印刷广告等

吆喝叫卖即为市声广告在招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用灯笼做广告,是唐代及以后的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悬于店铺,夜间点烛方亮。印刷广告的典型是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内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的内容。

近代

报刊广告广播广告街车广告等

早期《申报》有发售军火、贩洋行广告卖鸦片的洋行广告。广告画多展示了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打出“恭祝民国十年各界进步,惟愿同胞吸国货香烟”的广告。

现代

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

1978年以前,广告人物形象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1979年3月新中国播出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瑞士雷达表。

 

 

——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疊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草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