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 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 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 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 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许多人受革命的影响喜爱穿着西装革履,这从根本上说明了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因此,选D项。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可排除;B项只讲到了材料的表面意思,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             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27—1936年上海华商纱厂数及设备统计

年份

1927

1929

1931

1933

1935

1936

纱厂数

24

28

28

31

31

31

纱锭数

684204

810978

1005328

1102032

908446

1105408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B.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B.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改变

 

查看答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 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 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 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查看答案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 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