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华亭县也...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B.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改变

 

C 【解析】根据材料中“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等信息,可以看到鸦片战争后,适应了列强对原料的需求,以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传统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提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 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 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 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查看答案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 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查看答案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家庭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吴钩在《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写道,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 商业时空限制被打破

B. 政府监管较严格

C. 城市兴起并逐渐繁荣

D. 金融服务业完备

 

查看答案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棉纺织品产量增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