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

“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解释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 动机与后果

B. 目的与手段

C. 背景与条件

D. 联系与区别

 

A 【解析】“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是张骞通西域的动机,“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是张骞通西域的后果,故A项正确;材料和目的与手段、背景与条件、联系与区别无关,故B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鄂尔泰(1677—1745),字毅庵,康熙朝举人,雍正朝著名大臣。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在鄂尔泰看来,改土归流并非一时的变动,而是社会改革的方向和大计,“欲百年无事,非改土归流不可”。鄂尔泰认为,改土归流必须逐步实施,急改缓改,或剿或抚,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鄂尔泰提出改土归流的方式是“计擒为上,兵剿次之”,他把基点放在招抚上,尽量减少敌对情绪,减轻改土归流的阻力。

作为改土归流的倡导者、主持者,鄂尔泰比前任更具有远见和抱负。他重视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坚决果断推行改土归流,尽管其目的和手段都无法摆脱时代局限,但客观上在改土归流中实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社会改造。鄂尔泰改土归流“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他不仅为康乾盛世准备了条件,而且使我国幅员辽阔的大西南进一步纳入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鄂尔泰对改土归流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鄂尔泰。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英国对德宣战。加拿大作为英联邦成员,没有像一战时那样自动卷入,而是在本国议会通过决议后才正式对德宣战。自宣战以来,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成员一道,竭力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支持英国,分担英国庞大的军费开支。1940年,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应邀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谈,双方达成“奥格登斯堡协议”,同意在两国代表完全对等的前提下,成立常设联席防务委员会,研究北美大陆的共同防务问题;双方还同意两国军队每年可在对方境内进行军事演习。1941年4月,两国又共同发表《海德公园宣言》,声称要“调动这块大陆上的资源,每个国家应倾其所能为对方提供防御物资。”根据宣言,美国增加了从加拿大的进口;同时,加拿大为英国生产设备与军火所需的零部件,原来是加拿大向美国购买,现在则由英国从美国“租借”。《海德公园宣言》标志着加美两国正式进入合作生产军需品的阶段,加拿大向美国提供美国急需的部分原料,美国向加拿大供给大宗军工产品。

——摘编自潘迎春《<海德公园宣言>与二战期间加美关系》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加拿大外交活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德公园宣言》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太学兴办的过程中,在博士的任命、学生的招收、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作为太学教授的博士官,统一由国家任命,经过严格的审查,由于人数少,只有名流学者才能担任。学生也经过严格的挑选,正式学员有公费待遇,需经过专管教育的太常官亲自选拔。其他学生自费上学,名额不定,由地方政府选送,条件是“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学习儒家的经书,考试及格才能委以官职。总之,汉代的太学,就是通过各种制度,运用国家行政的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儒学人才,这是对春秋战国到汉初四百多年间单纯由私学独撑局面的重大改革。汉代太学的建立,奠定了我国古代社会官学教育发展的基础。这不仅在当时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培养了许多“经明行修”的人才,对后世学校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毛礼锐《汉代太学考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太学的兴办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太学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多数人认为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特点。

——摘编自彼得•肯迪《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l所示的特点进行探讨。(说明:从图1中提取一个经济发展的特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