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 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 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 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 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 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 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 历史的时代
B. 政治的时代
C. 艺术的时代
D. 产业的时代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
A. 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
B. 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
C. 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
D. 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为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 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A. 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 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C. 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 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