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社稷时,用十二章冕服(十=章:上衣下裳有+二种图案的冕服)。”唐高宗时,长孙无忌等集体上疏,指责现行冕制:“皇帝祭社稷时用三章秀冕,然而这都是四五品官的冕服等级。”这现象反映出
A. 唐朝等级礼乐制遭破坏
B. 周礼因社会转型而崩坏
C. 唐代士大夫发起儒学复兴运动
D. 唐代君主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高官制约
朱熹曾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降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指出:“患夫愚如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麼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修身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B. 儒学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C.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D.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的人世思想
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基葬被选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基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基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B.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
C. 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D. 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
在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田制”之目有《井田考》一卷:“井田之制,不可行于今,然川遂沟会,则万古不易也。今西北之多荒芜者,患正坐此。故玄扈先生作《井田考》,著古制以明今用。”徐氏征引历代文献,介绍各种“田制”的不同特点及其利用情况,其目的不是
A. 提倡因地制宜
B. 主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C. 提出井田制已经过时
D. 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国家收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1)材料中的“对峙”指什么?概括学者认为推动这种“对峙”不断加剧的因素。
材料二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基辛格提到的六个主要强大力量属于五个十分不同的文明,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伊斯兰国家,它们的战略位置、庞大的人口和(或)石油资源,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到材料二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在近代大国崛起的舞台上,海洋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航海条例》(NavigationActs)。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54年取消航海条例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海权论”的集大成者马汉(1840~1914,美国海军理论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一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李家成 、李普前《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
(3)依据材料三,简述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分析马汉提出“海权制胜论”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