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

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 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解析】材料“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前夕……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表明,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经济侵略,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D项正确,A项错误;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模式,而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故B项错误;C项是不符合“人民出版社(必修II)”,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 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 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 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 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查看答案

秦汉以后,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交通频繁;行政业务多;税粮滞纳多;犯罪事件多)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日益加强

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向重政治

 

查看答案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进行土地改革,宣布恢复“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土地。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九百亩,男丁不足八口,若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三年后,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革

A. 受制于政权的非正统    B. 损害了地主的切身利益

C. 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    D. 激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查看答案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阁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在监察御史任内提出的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流芳千古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