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

A.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 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 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 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

 

A 【解析】“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可以发表见解相反的文章”等字眼意在强调这一表态利于发表不同的言论,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发挥,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文学创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人民教育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9年起,欧洲旅行家毕晓普夫人先后在中国的广州、东北及中西部旅行。1896年,毕晓普夫人从上海出发,途经九江、汉口、沙市、宜昌、长江三峡、奉节、万县、成都、灌县、汶川、理县、马尔康、重庆等地,之后还出版了配有作者拍摄的113幅照片的书-《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近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

B. 通商口岸受西方影响较大

C. 中国内地具有一定开放性

D. 欧洲加紧在华的殖民活动

 

查看答案

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逐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这些事件

A. 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

B. 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

C.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D. 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 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查看答案

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

B. 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

C. 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D. 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

 

查看答案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A.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