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决定东亚“战后”国际秩序的是1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决定东亚“战后”国际秩序的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会上主要讨论裁军和中国问题,会后缔结的《九国公约》中也提出要尊重中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并确认了中国市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为遏制海军扩张,各国还缔结了主力舰持有比例的《五国海军条约》,从而暂时遏止了日俄战争后日本追求的军扩路线。

材料二一战后,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和共产国际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纲领》,包括和平主义、人道主义、世界主义、民族自决、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都成为引导改造国家和解放社会的新理念,席卷“战后”东亚。无论是日本的“大正民主”,还是中国的五四运动,或朝鲜的三一独立运动等,虽然运动的意义不尽相同,但都是受这样的战后理念驱动而产生的民众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日本)村田雄二郎《超越富国强兵之梦——近现代东亚的四个“战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一战后世界新理念的认识。

 

(1)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本在中国的势力扩张,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制约;维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2)新理念反映了人们对构建和平平等的国际关系的期望,这些新理念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幌子;扩大了共产国际在亚洲的影响力,促进了亚太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一战后民众运动的发展。 【解析】(1)从材料“确认了中国市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暂时遏止了日俄战争后日本追求的军扩路线”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对日本势力的遏制、美国利益的维护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根据材料“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和共产国际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纲领》”“受这样的战后理念驱动而产生的民众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理念的实质、共产国际的影戏、亚太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征服,成为吴的属国,越王勾践入质于吴三年之久。勾践回国后,“省赋敛,劝农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重用范蠡、计然、文种等人,改革内政,推行“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的政策,使得“其民殷众,以多甲兵”。所有“民”或“众庶”,不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赋税、兵役的主要负担者。同时,越王勾践针对战败后壮丁不足的状况,下令奖励生育,并规定长子夭折的,“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即免除三年赋税);庶子早亡的,“三月释其政”。勾践还优礼士人,招揽各地人才,“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这样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取得很大成就,“田野开辟,府仓实”。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越王勾践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越王勾践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第二章

两汉时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勃兴

……

古代地中海世界对通往东方道路的探求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章

唐宋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

……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

中国陶瓷文化的向西流播

指南针与印刷术的西传

第四章

蒙元和明前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畅达

蒙古西征及其对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

元代中国与西欧的交往

马可•波罗与伊本•巴图塔的来华

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五章

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来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传教士的大批东来

利玛窦与徐光启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三次高潮

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外国资本主义把鸦片、棉纱、棉布、煤油以及其他廉价工业品向中国大量推销。同时列强又廉价收购和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原料,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以特殊形式经过了资本主义不充分发展阶段》

材料二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因而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到19世纪中期,随着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相继获得快速发展,它们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与英国展开竞争。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各自占有的比例为33%、9%、10%、5%,1870年相应比例为22%、10%、13%、8%……1840—187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3.4倍,而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1.7倍,1900—1913年仅增长了62%,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100多年。

——摘编自张永安、杨逢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半期外国资本主义对华贸易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前后国际贸易领域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C. 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

D.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查看答案

苏联学者指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这主要表明

A.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

B. 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

C. 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

D. 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