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B 【解析】根据材料“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可知,“通榜”使主考官有了自由裁量的权力,主观性、随意性大大增强,考生为了能够中举,就必然会多方奔走,寻求名人推荐,或者对考官进行活动,这会使科举考试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故B项正确;“通榜”是唐代科举制中的一个程序,无法体现科举制的发展程度,故A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通榜”与君主专制的加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出处

论述

《后汉书》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汉书•元帝纪》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A. 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 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C. 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 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戌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推行了百日的维新,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第二,调整行政机构,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康广仁曾说: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张元济编《戊戌六君子遗集》第六册

材料三

 

 

历史研究时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与光绪帝急于变法的原因,据此判定变法的性质。

(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的措施与不足之处。

(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一战期间,美国借助自己和平的环境及其优越的待遇,大量吸收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为美国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进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对待“新技术和成果”的态度及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二观点。(要求:写一篇小论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