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19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

——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末至19世纪促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运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3)材料三所说的“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基辛格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

 

(1)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2)不同:中国多为传统农业、手工业产品或工艺品;西方国家基本为工业制造品和科技发明。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晚;机器生产水平落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长期占据优势;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快;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制造居世界领先地位。 (3)新秩序指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旧秩序指两极格局 美国地位的变化: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而是世界多级力量中的一级,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受到其他多级力量的制约,甚至有些方面还会被其他力量超越。 依据材料一“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殖民扩张回答。 【解析】依据材料一“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殖民扩张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有轨电车线,飞机和无线电。”归纳西方展品;依据“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分析中国展品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起步、科技发展以及经济模式比较中西不同原因。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不难回答新旧秩序属于不同世界格局;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从美国实力受到牵制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 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 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C. 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 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查看答案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 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 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 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查看答案

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社会保险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查看答案

“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

A. 造成德国分裂

B. 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C. 引发朝鲜战争

D. 反映两大阵营对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