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所以C项错误。D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查看答案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查看答案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查看答案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业。由战时有利条件激起来的建厂潮流到了1921—1922年达到顶点。1915年到1922年八年间,私人资本的纱厂、厂数和纱锭都增加了近2倍,布机增加且不止2倍,除了棉纺织业外,樂织、丝织、针织等也这一时期都有显著发展。因此,这几年被认为是民族纷织业的“黄金时代”。除了纺织业外,面粉、火柴、水泥、卷烟、榨油、造纸、制糖、制皂等行业在战争期间和战后最初几年间也有所发展。

——摘编自胡绳《从鴉片战争到五四远动》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指出这一时期苏俄(联)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作用。

 

查看答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商业的发展遂致坊市制崩溃。一些大都市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的城市革命。宋代集市贸易也有发展,有专门的菜市、花市、书市等。在都市中,也出现了定期集市,形成了地区性的、全国性的、甚至还是国际性的定期商品交易会,规模庞大,商品众多,各地各国商贾云集,十分热闹。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可能是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城市居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的绝的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宋代城市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二回答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