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业。由战时有利条件激起来的建厂潮流到了1921—1922年达到顶点。1915年到1922年八年间,私人资本的纱厂、厂数和纱锭都增加了近2倍,布机增加且不止2倍,除了棉纺织业外,樂织、丝织、针织等也这一时期都有显著发展。因此,这几年被认为是民族纷织业的“黄金时代”。除了纺织业外,面粉、火柴、水泥、卷烟、榨油、造纸、制糖、制皂等行业在战争期间和战后最初几年间也有所发展。

——摘编自胡绳《从鴉片战争到五四远动》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指出这一时期苏俄(联)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作用。

 

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影响;民国政府鼓励事业发展;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事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政策: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作用:为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探索出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要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内因主要突出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等,外因主要突出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21年开始苏俄粮食产量在增长,这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至于作用则主要从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例如,政治方面主要突出新经济政策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苏俄政权得到巩固,经济方面主要突出新经济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商业的发展遂致坊市制崩溃。一些大都市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的城市革命。宋代集市贸易也有发展,有专门的菜市、花市、书市等。在都市中,也出现了定期集市,形成了地区性的、全国性的、甚至还是国际性的定期商品交易会,规模庞大,商品众多,各地各国商贾云集,十分热闹。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可能是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城市居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的绝的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宋代城市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二回答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查看答案

(题文)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对这一思想的准确理解是

A.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