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中体西用”思想曾在百年间流行不绝,被广泛讨论。这一思想是保守的、阻碍了中国...

材料“中体西用”思想曾在百年间流行不绝,被广泛讨论。这一思想是保守的、阻碍了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是以新卫旧、以西补中,以消极态度应对世界潮流;是力图保留几千年来“纲纪法度”“伦常名教”的表现。“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它使中国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然而,有历史学家对上述认识持不同看法。认为那个时候的中国,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摘编自方克立《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体西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观点:我赞成对中体西用的批判,中体西用没能推动社会进步。 论证: 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引进技术,难以持续发展。 ②政治上,“中体”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无法带来中国社会性质根本性转变。 ③思想上:中体西用是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守旧势力的妥协,无法起到思想解放,唤起民族觉醒的作用。 ④观念上:中体西用并打破固有的传统习俗和传统观念,引发社会风气的变革。 综上所述,中体西用无法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上改变中国旧有体制,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示例二:观点:我不赞成对中体西用的批判,中体西用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论证: ①经济上:“西用”引进西方器物和技术,建立了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②思想上: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西学取得了合法传播的地位,为西方政治学说引入中国起到推动作用。 ③观念上:打破了中学的一统天下,使中国落后封闭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观,从而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心理障碍。 ④教育上:“西用”引入西方自然科学等内容,打破了四书五经在教育上的独尊地位,有利于培养实用性的近代人才。 ⑤民族情感上: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起到了团结爱国、强国御辱的号召作用。 综上所述,中体西用从经济、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等方面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有利于近代化起步和发展。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式回答,但首先要明确材料中关于“中体西用”的观点有两个,一是批判“中体西用”,认为“中体西用”未使中国进步,另一种观点是支持“中体西用”的,认为“中体西用”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也推动了中国的进步,然后结合具体的史实分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等多方面具体论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查看答案

20世纪60、70年代,关贸总协定相继通过一系列决议,主要内容有在关税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以普惠制待遇,为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方便,允许发展中国家之间实行互惠关税而不给予发达国家等。这表明

A. 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市场体系走向公正合理

B. 发展中国家掌握了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

C. 亚非拉经济发展大大改变了原有经济格局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冲击着旧的经济秩序

 

查看答案

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

A. 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B. 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

C. 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D. 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A. 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 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 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 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规定,法庭对被作为证人的奴隶进行拷问时,若奴隶因被拷打而失去劳动能力,主人可得到赔偿:该规定旨在

A. 保护奴隶的人身安全

B. 维护奴隶主的财产权

C. 确保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D. 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