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物勒工名”“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可知,“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在产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将“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而并非假冒官营产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争夺,排除B项;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而材料的时间是“宋代”,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

C. 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 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查看答案

唐朝时广东地区的农田种植以水稻为主,到明清时,则出现了“乡民以种稻收薄”,“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

A. 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B. 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

C. 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

D. 是重农抑商松动的结果

 

查看答案

钱泳(1759—1844)在《履园丛话》提到“大凡种田者,必需亲自力作,方能有济,若雇工种田,不如不种,即主人明察,指使得宜,亦不可也。盖农之一事,算尽锱铢。每田一亩,丰收年岁不过收米一二石不等,试思佣人工食用度,而加之以钱漕差徭诸费,计每亩所值已去其半,余者无几。”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A. 雇工种田成为普遍现象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农民雇工种田,自身转投商业

D. 农业经营仍以农民自耕为主

 

查看答案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这说明当时

A. 流民问题严重

B. 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

C. 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D. 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查看答案

朱元璋下令废掉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就在身边设置了内阁大学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性质的职务,后来又演变为实际的宰相,称为“阁臣”“辅臣”“首辅”。这体现了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C. 宰相对皇帝专权的制约作用    D. 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