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A. 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B. 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C. 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 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贵族可以利用罗马法去争夺其他贵族的财产,这表明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工具,故B项正确;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A项表述错误,排除;罗马法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黄旭华,1926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中的专业一一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为党的事业默默贡献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负责苏联舰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技术工作。195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毛泽东发奋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65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平....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予他的须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一一摘编自《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保密“人间蒸发”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在“一一穷二白”的背景下,黄旭华也要挺起胸研制核潜艇。

(2)根据材料概括黄旭华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精神。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二战爆发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连连胜利,促使美国修改战略方针,罗斯福认为,

德国是法西斯集团中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打败德国意味着打败日本。其次,主要反法西斯国家都在欧洲,而且大西洋交通线要比太平洋短得多,英国海军又可以从旁协助。

材料二1938年冬天,英国驻华日本大使卡尔多次到重庆本与蒋介石会谈,劝说国民党政讲和。1939年上半年,英、美、法政府又提出“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斡旋中日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对亚洲绥睛政策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代继承唐末、五代以来地方统兵体制和监察、行政体制,发展成具有兵财分治特色的地方军政管理体制。宋初,即遍设转运司,将全国划分成为若干个转运司路,以管理一路的民政、财政;又区别不同情况,在全国各地分别创设了都部署路、兵马都钤辖、提举兵甲司及经略使、安抚使等不同形式,以统辖一路兵权。帅司路、转运司路以及后来的提点刑狱司路、提举常平司路,在发展、健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政区幅员的尺度多少为宜的问题,宋王朝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因时制宜,划分行政区、监察区、军区的辖境,使得有宋一代的路制呈现出犬牙交错、层次繁复的形态。

——-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地方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价“大牙交错、层次繁复”的路制形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

 

查看答案

法治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行依法治国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40年至1870年,清政府对《大清律》进行了四次增、删、改、并的修订活动,废除了长期沿用的一些酷刑、陋刑,以合乎时代潮流。

1843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通高附粘善后条款》,确立了领事裁判权、随后,美、法。俄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

1906年,清政府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确认:“凡关涉外国人案件具依现行条约审讯。”中国古代法延续二千余年的统一性始遭破坏;另一方面,英国又在《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表示:“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各国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如成此举……英国允弃其领事裁判权。”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只不过是以宪法的形式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确认而已。

——根据费村《略论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特点》整理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大陆的商业迅速由地区性的商业发展为世界性的贸易,海上贸易随之取代了陆上贸易;同时这也刺激了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此时具有工业萌芽的手工制造业也发展到了相当阶段。这表明经济上两万已经逐步在摆脱自然经济,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经济格局。伴随商业的复兴与逐步繁荣,使得规范与调整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法律制度重新为人们重视,这也是当时罗马法在文艺复兴时期能够再次勃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的商业已经相当繁荣,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手工制造业也向着工业化方向发展。这时,工商业者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工业文明的曙光,市民阶层的出现孕育了近代市民社会的到来,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近代民商法律制度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西方民主宪政运动的蓬勃兴起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公法体系的创立。

——根据江启疆《论西方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演进》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近代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法治社会建立的条件。综合上述两则关于中西近代法治转型历程的材料,谈谈对我国当今创建“法治中国”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