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 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 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 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 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商致富的商人们总是把钱投资到其他的非商业领域,这说明了从事商业并非是这些人的原本的根本动机,只是他们之后转向科举、农业的手段,A正确。根本动机是科举做官,B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崇商”的观念,C错误。在当时制度下,商人是可以参加科举的,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115斤,1949130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传统农业的再生产形式有落后性    B. 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C. 我国重视农业的政策具有持续性    D. 传统的科学技术不能提高生产率

 

查看答案

《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

A. 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

B. 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C. 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D. 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

A. 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

B. 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C. 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

D. 土地兼并与头卖之风是否盛行

 

查看答案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 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

B. 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 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的增强

D. 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中华“家训之祖”。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其中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读来倍觉亲切。

《颜氏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一摘编自《颜之推与<颜氏家训>》(《文摘报》20158220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氏家训》的主要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