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代继承唐代“两税法”的“以资产为宗”的税...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代继承唐代“两税法”的“以资产为宗”的税收制度,规定了以土地为主的资财作为法定的征税对象,从税制上较以前更为明确地承认和界定了土地私人占有的产权。宋代赋税制度的变迁,提供了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的激励机制。宋代的社会经济,在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这一前提下,为数众多的经济元在进行经济选择、经济决策时,都毫无例外地遵循着一个相同的基本规则:这就是在各种现存的制度制约条件下寻求最大的产权收益,从而使各经济元在从事经营和生产时,主观上以追求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益及个人所得的边际效益为目的,而在客观上却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赋税制度变迁的激励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实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历史意义。

 

(1)特点:以土地资产为征税标准,承认土地私有制。 实质:调整利益分配,增加财政收入。 (2)意义:激励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发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对后世赋税制度变革有重要影响。(原则上答出4个要点可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以土地为主的资财作为法定的征税对象,从税制上较以前更为明确地承认和界定了土地私人占有的产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以土地资产为征税标准、承认土地私有制等方面概述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再从调整利益分配、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回答其实质。 (2)本题依据材料“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的激励机制……在客观上却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赋税制度变迁的激励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发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后世赋税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历史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观念伴随的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3

中国

西方

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

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卢梭等人则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己然融入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之中。

全球化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中外关联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

——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查看答案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 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查看答案

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

B. 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C. 追逐财富成为时人普遍愿望

D. 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A.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