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国家对部队的组织编成,加强合成,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接替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1)内容:整体压缩军队规模,精编军队;精简人员,加大技术兵种的比例;内部 调整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 (2)意义:提高了军队的工作效能及人员构成的合理性;加强了国防力量的建设;适应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确保了部队的稳定和军队各项建设的正常开展。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主要从国防力量的加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提高军队的工作效能及人员构成等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

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根据图表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

选文

《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勉学》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材料二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材料三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查看答案

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

A. 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

B. 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

C. 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

D. 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

 

查看答案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的保障。两种政府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段话

A. 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 突出了人民主权思想

C. 反映了民主共和特色

D. 彰显了三权分立职能

 

查看答案

对于法国大革命,埃德蒙•伯克(1729-1797)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它是历史地生成的,因而其合法性在历史和传统中;托马斯•潘恩(1737-1809)则明确否定诉诸过去的权利,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所争辩的是

A. 是否应以理性来构筑社会制度

B. 实行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

C. 是否应以激进态度推翻旧政府

D. 发起群众运动还是依靠精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