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教育,往往不重在学校与其所开设课程,而更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教育,往往不重在学校与其所开设课程,而更重要在师资人选。在中国历史上,自汉以下,历代皆有国立太学。每一地方行政单位,亦各设有学校。乡村亦到处有私塾小学。但一般最重视者,乃在私家讲学。战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竞起,此姑不论。在两汉时代,在野有一名师,学徒不远千里,四面凑集,各立精庐,登门求教,前后可得数千人。亦有人遍历中国,到处访问各地名师。下至宋、元、明三代,书院讲学,更是如此,……中国传统教育之主要精神,尤重在人与人之间传道。既没有如各大宗教之有教会组织,又不凭借固定的学校场所。

西方现代教育,最先由教会发动,此刻教会势力亦退出了学校。教育全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只有中小学,还有一些教导人成为一国公民的教育意义外,全与教导人为人之道的这一大宗旨脱了节。整个世界,只见分裂,不见调和。各大宗教已是一大分裂。在同一宗教下,又有宗派分裂。民族与国家,各自分裂。人的本身,亦为职业观念所分裂。如宗教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法律家、财政经济家、企业资本家等,每一职业,在其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杰出表现杰出成就者,均目为一家,此外芸芸大众,则成无产阶级与雇用人员。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1)特点: 中国:重视教师素养,着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方式灵活;以私家讲学为主。西方:重视知识技能,培养专门人才;教育场所相对固定;教学课程化;最先由教会创办。 成因: 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儒家学说(传统文化)的影响;统治集团的提倡。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人文主义、理性思潮的不断发展;受中世纪教育的影响;宗教改革。 (2)影响: 中国:适应传统社会的发展需要;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西方: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转型;促进人们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解答时首先根据材料“更重要在师资人选”“中国传统教育之主要精神,尤重在人与人间之传道”“一般最重视者,乃在私家讲学”等信息分析归纳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然后根据材料信息“教育全成为传播知识与训练职业”以及与中国传统教育比较概括出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分别从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整合概括。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得出中国传统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从教育角度与社会角度进行概括;而西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可根据其特点进行总结,也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查看答案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 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 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 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国家问题

D. 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说:每当资产阶级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抗主子的时候,这种制度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凶残面目。以下事件符合此评价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

C南京大屠杀                    D二月革命

 

查看答案

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

C. 进化理论    D. 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