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提示: 角度一:认识自我 阐述: (1)人类的自我认知:1543年,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认为,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心,人类由习惯地认为人类被上帝安置在宇宙中心,到开始重新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认为所有物种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并在自然选择下不断进化,论证了人类并不是万物之灵和地球主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著作认为人的大脑是无意识的,并不能完全掌握自我思维,现代神经科学革命也证明了这一点。 (2)对人的个体的自我认知:经历了三种形态。苏格拉底之前是直观性认知,认识到人和物的区别;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这一-思想开始对人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进人反思抽象性认知阶段;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既是一一般的又是具体的,对人的认知进人辩证具体性认知阶段。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知识、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提倡理性和科学。 角度二:认识世界 阐述: (1)对自然界的认识:第一,将科学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的核心理论体系。基督教会残酷压制迫害“异端”,封建神创说使生物学根本无法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达尔文叉将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第二,认识自然界更宏观与更微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从本质上否定并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人到微观世界。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大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束缚和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这就形成了一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否定封建特权、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体系。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来反对“君权神授”,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特权。他们用这些思想来启发教育群众,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封建统治,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角度三:改造世界 阐述: (1)政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近代西方确立起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政党政治。最终实现了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的转变。在此期间,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快了殖民扩张步伐。经过激烈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三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到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出现了工厂制度,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路是,首先从题干中选择一个角度,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任意一个角度即可,选择时要选择自己容易解答的角度;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简要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如果选择第一个角度,要从天文学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等角度阐述;如果选择第二个角度,则要从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相对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角度阐述;如果选择第三个角度,则要从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等角度分析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 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查看答案

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辞官,招致“擅离职守、非议朱熹等”攻击。他的弟子何心隐放弃科举,在乡尝试聚和宗党、合族共财的社会生活而被迫害致死,心学也屡为朝廷所禁。但到了明末,又恢复心学之地位。上述材料说明

A.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不同

B. 明朝政府放弃了控制思想观念

C. 心学从反专制转变为维护专制

D. 明朝政局变动影响了心学发展

 

查看答案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 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

B. 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

C. 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 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

 

查看答案

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 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 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