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这为中国寻求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这为中国寻求国际化谋求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由于战争局势严峻,英法俄亟需外援,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并立即宣布废除与德奥的不平等条约,收复德奥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款,显示了中国利用外交进入国际社会成为平等一员的良苦用心。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为之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同时,顾维钧系起草国联宪章的15人委员会成员之一,对宪章的撰稿,贡献颇多。

——摘编自姜良芹、孙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背景,并分析参战对中国的意义。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表现。并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新的国际经济体系的创造的。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阶段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20世纪70至80年代末

70年代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80年代,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还参与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于同年发起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截至2017年7月,中国军队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

 

 

——据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王玲《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1)背景:一战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英法俄需要外援。 意义:有利于收回国家主权;有利于获得平等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参与国际事务。 (2)表现: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或《波茨坦公告》)、《联合国宪章》 说明: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发展:参与国际组织的深度与广度有所发展;更加重视参与经济科技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从一战时期的外交、二战时期的外交和新中国的外交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一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英法俄亟需外援,支持中国参战”中可以概括出中国参加一战的背景。从材料“1917年,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并立即宣布废除与德奥的不平等条约,收复德奥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款”“中国代表团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顾维钧系起草国联宪章的15人委员会成员之一,对宪章的撰稿,贡献颇多”中可以分析中国参加一战的意义。 (2)根据材料“抗战时期”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表现为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和《联合国宪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中国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新的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3)第一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从参加组织类型、重视领域以及在国际事务中作用来归纳;第二小问影响,从中国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中的作用从对中国、对世界影响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C. 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列宁曾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要求共产党人学会经商

④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党政机关等社会集团消费额年均约为42.3亿元,而1958-1960年分别猛增至约56.0亿元、68.5亿元和81.8亿元。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大力紧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指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A. 国家财政枯竭

B. 人民群众生活困难

C. 市场供应不足加剧

D. 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查看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召开地点位于下列哪一区域

 

A.

B.

C.

D.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当事人的回忆

C. 史料辨析应考虑多种相关因素

D.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