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万历七年(1579)正月戊辰,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万历七年(1579)正月戊辰,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毁天下书院。“是时士大夫

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明通鉴》卷六十七)张居正在书信中有一篇夫子自道,他说:“(讲学)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嘉隆之间,深被其祸,今犹未殄,此主持世教者所深忧也。”(《张太岳文集》卷二十九,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万历七年

张居正上《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造成各级官员“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因此他力主“不许别创书院”。(《张太岳文集》卷三十九)

——摘编自毛佩琦:《所谓“张居正改革”根本谈不上是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实质及影响。

 

(1)原因:讲学兴盛,参与人员混乱,影响了统治秩序;大臣们畏惧舆论,甚至不惜对抗诏旨,蔑视官法;张居正为加强专制钳制舆论;明末时期心学泛滥,空谈之风日盛。 (2)实质:加强专制统治。 影响:禁毁书院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就讲学活动本身和讲学内容的主流而言,它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禁毁书院有悖于时代潮流;书院讲学体现了民间思想的觉醒和舆论力量的强大,此举过于激烈因而得罪天下读书人,也是张居正日后罪状之一。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讲学)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造成各级官员‘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可知其原因为讲学兴盛,参与人员混乱,影响了统治秩序;大臣们畏惧舆论,甚至不惜对抗诏旨,蔑视官法;加强专制钳制舆论的需要。 (2)第一小问实质,结合其禁毁天下书院的原因可知实质为加强专制;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对加强专制统治,对思想学术自由发展,对张居正个人影响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

材料在这些传统观点(即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引者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即国内学者往往有意或下意识地将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乃至古希腊文明相比,由这两大文明的现代特征入手,由今而古,想当然地推出一个对立的结论,即现代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归咎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特征,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工商业特征则起始于它的根源,即古希腊文明。

我们所拥有的大量资料表明,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其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典希腊城邦的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证据的第二点是,同中国古代一样,在古代希腊人的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事实上,希腊城邦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问题: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关于古希腊社会特征的两种观点,并说明导致两种观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自西汉始,便将礼教炳常奉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明礼以导民”、“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是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并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出发,将孝移作忠,将父权延伸为君权,从而将维系血缘家庭的伦理道德同维护君主政权和社会秩序的国家法律彼此相通。家庭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家族和君主专制社会,这种传统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法律自我发展的张力匮乏,法律成为伦理道德体系和行政命今的附庸。

——摘编自张历凭《中闯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材料二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君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赦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列,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古代中国和西方都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道德后来发展成了君臣分离、自上而下的“民本”;而西方的道德后来则发展成了君权源自臣民、自下而上的“民主”。正是由于“道德”不同的内核,中国“亲亲尊尊”的道德观,使法律一直是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还是次要的工具,而西方后世学者将“道德”与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联系了起来;当法治与个人主义“价值理想”联系起来之后,西方近现代“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徐爱国:《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论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这种差异对后世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西塞罗说: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罗马法的发展主要是凭裁判官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在改造和继承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A. 公平、正义、开放、灵活是罗马法的价值追求

B. 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 罗马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D. 罗马法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缓和了矛盾

 

查看答案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由此可见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公民监督                    B.定期投票

C.监督依据规范                D.预防为主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 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