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元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麻织品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

宋元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麻织品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到了明朝,棉织品生产更是已遍及全国各地,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棉花引入中国

B. 政府大力支持

C. 小农经济发展

D. 棉纺技术改进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到了明朝,棉织品生产更是已遍及全国各地,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主要是说明由于棉纺织技术开展,出现场了中情景,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 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

D.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查看答案

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 保护田庄经济

B. 发展商品经济

C. 维护封建统治

D. 限制土地兼并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

A. 男耕女织

B. 种养结合

C. 精耕细作

D. 自给自足

 

查看答案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材料中描述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衣被代蚕桑。”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些说法表明元清时期

A. 棉纺织业已基本取代丝织业

B. 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D. 种植棉花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