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后方可...

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后方可颁行生效。……后来唐朝有的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只得将其发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政事堂研究,虽没有“中书门下之印”,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这一规定

A. 三省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 唐朝丞相独揽行政大权

C. 标志唐朝建立二府三司制度

D. 使皇帝再也不能为所欲为

 

A 【解析】材料“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结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故A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B项错误,错误在“独揽”;C项错误,二府三司制是宋朝建立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

A. 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

B. 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

C. 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

D. 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

 

查看答案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普通百姓),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查看答案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

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

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查看答案

《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繁荣、人口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做)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

A. 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

B. 有利于儒家思想在当时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 表明“富民和教民”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

D. 主张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