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

A. 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

B. 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

C. 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

D. 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授田制被破坏,民间土地私自买卖,政府的职能已从过去的直接以政治权力配置土地转而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收取农税,故体现了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授田制的破坏,而不是均田制开始瓦解,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授田制的破坏,而不是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材料体现政府承认土地流转,并从中获利,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普通百姓),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查看答案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

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

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查看答案

《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繁荣、人口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做)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

A. 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

B. 有利于儒家思想在当时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 表明“富民和教民”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

D. 主张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

 

查看答案

周王族作为原商朝西方的一个“小国”战胜强大的商王国,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不能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周武王克商后“自夜不寐”、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状态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表现。在“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

A. 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同姓亲族

B. 建立了内外服制度

C. 加强中央集权

D. 采取了分封政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