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合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波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三寓封建(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人君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安得而不穷,国安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有哪些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关于郡县制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局限性。

 

(1)理由: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由“百家争鸣”到法家一统天下。 (2)积极作用:郡县制下,官吏不再世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观点:郡县制下,君主有无限扩展疆土的欲望;官吏不为百姓利益着想,百姓困苦不堪。 局限性:中央高度集权,限制了地方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皇帝个人对政局影响至关重要;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容易形成专权与腐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的郡县制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地方制度、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郡县之制,合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3)根据材料“今之人君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安得而不穷,国安得而不羁”概括顾炎武对郡县制的态度。根据材料“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限制地方自主性、皇帝个人对政局的影响、监察制度的弊端等方面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维新派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英国人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容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 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B. 变法过程过于急于求成

C. 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D. 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这场战争后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主张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形成

D. 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技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在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使日本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

A. 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B. 门户开放,接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C. 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D. 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未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有远见的是

A. 废除武士制度,实行征兵制

B.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C.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

D.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查看答案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