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C 【解析】根据题干“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可知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是发展生产力,排除。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蔚然成风

B. 官僚资本在中国开始出现

C. 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有所变化

D. 实业救国的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查看答案

李鸿章在奏请设立轮船招商局时称:“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这说明设立轮船招商局意在

A. 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 加强政府对市场垄断

C. 开创股份制企业模式

D. 与外商企业合作

 

查看答案

19世纪80年代,广东南海发生了机工自发捣毁裕厚昌、继昌隆及其几家丝厂的风潮。对此,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夫以一家殷商之攘利,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说明当时

A. 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B. 奖励实业的政策在地方遇阻

C. 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    D. 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查看答案

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 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

C. 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D. “海禁”政策大力推行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淸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 闭关锁国到被迫幵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