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80年代,广东南海发生了机工自发捣毁裕厚昌、继昌隆及其几家丝厂的风潮。对...

19世纪80年代,广东南海发生了机工自发捣毁裕厚昌、继昌隆及其几家丝厂的风潮。对此,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夫以一家殷商之攘利,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说明当时

A. 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B. 奖励实业的政策在地方遇阻

C. 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    D. 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机器缫丝厂的建立,无疑使许多从事手工缫丝的手工业者濒于失业,这是新旧事物的交锋,即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故答案选D。题干看不出垄断经济,排除A;根据题干可知南海知县阻挠企业的发展,排除B;题干没有提及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 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

C. 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D. “海禁”政策大力推行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淸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 闭关锁国到被迫幵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查看答案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具有“安土重迁”的特征,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是一种悲惨的遭遇。但明清时期却出现了“自发性移民”,即移民现象的山现不是出于政府的强制,而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到异乡去寻找生存空间。这一移民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加速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B. 政府的赋税改革使人身依附关系消失

C. 人口的逐渐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D. 土地兼并的严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查看答案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B.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查看答案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 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B.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C.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