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具有“安土重迁”的特征,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背...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具有“安土重迁”的特征,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是一种悲惨的遭遇。但明清时期却出现了“自发性移民”,即移民现象的山现不是出于政府的强制,而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到异乡去寻找生存空间。这一移民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加速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B. 政府的赋税改革使人身依附关系消失

C. 人口的逐渐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D. 土地兼并的严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过快,为谋得生存发展,出现了自发性移民,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加速人口自由流动的原因,而是因为明清时期人口迅速增长,排除A。政府的赋税改革使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并不是消失,排除B。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是因为人口迅速增长,与土地兼并的严重关系不大,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B.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查看答案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 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B.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C.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查看答案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 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手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查看答案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 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查看答案

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时期

粮食亩产

(公斤/亩年)

人均占有原粮

(公斤/人年)

劳动生产率

(公斤/劳动力年)

战国中晚期

180.0

460.5

1659.0

西汉末

132.0

496.5

1759.0

170.6

628.0

2262.0

154.5

579.5

2087.5

173.0

559.0

2013.5

清中叶

183.5

314.0

1131.0

 

 

A. 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

B. 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

C.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

D. 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