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C. 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 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B 【解析】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是出于反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是新时期我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故B正确;A属于不可知论,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非距所处时代越近越可信,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经历了三次演进,即由先秦时期的贵族经济,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族经济,再到隋唐宋元时期的士绅经济。这三种经济形态本质上都是

A. 小农经济

B. 封建经济

C. 特权经济

D. 官营经济

 

查看答案

唐中宗未经中书、门下省附印而私下封官,究竟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之官时称“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所看不起。材料表明

A. 君主决策随意独断

B. 时人有分权制衡的意识

C. 中书门下监察独立

D. 时人有一定的制度观念

 

查看答案

流传至今的彭氏家训说:“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据此可知古代宗族管理的主要价值是

A. 保证宗族内部团结

B. 规范血缘伦理关系

C. 维系家国社会稳定

D. 传承家族礼仪文化

 

查看答案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管仲在官吏的任命与管理上,要“以劳受禄”、“受禄不 过其功”。在经济上主张由政府收“鱼盐、山海之利(盐铁之利)”;下令“夫民(物资)有余则轻(价格低)之,故人君敛(收购)之;民不足则重,故人君散之(低价出售)”;并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 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额度。此外,他在齐国设立了专管货币的机构,由政府统一铸造货币,这种规范的货币呈刀形,俗称“齐刀”。在治国上,管仲认为礼义教化与厉行法制是相辅相成的,“明智礼足以教之”,“乡置师以导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 致矣”。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 ”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评论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