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话表明谭嗣同(   )

A. 放弃了变法维新的救国初衷

B. 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 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 对维新派主张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B 【解析】根据材料“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徒具深悲”和“至此竟茫无可倚”可知谭嗣同对没有找到可依靠的群众的力量,而叹气悲伤,故B项正确。A项“放弃”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对变法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的担忧,故错误。谭嗣同没有向顽固派妥协,而是献身于变法,故C项错误。谭嗣同没有转向革命,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谁识书生能救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话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查看答案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民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 “废藩置县”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查看答案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对此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B. 过分集权导致地方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C. 地方权力分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靖康之难”与过分集权有一定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