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富人兼并了大量土地,是为国家守财,当国家发生危难时,他们这种兼并得来的钱财,就乐意向国家捐纳,这表明北宋政府是在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北宋政府不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北宋政府加重农民负担而非减轻农民负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北宋政府不抑制土地兼并而非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寅恪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上述观点反映了(   )

A.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B.变法促进民族融合

C.改制导致少数民族内迁 D.新政带来唐朝盛世

 

查看答案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业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查看答案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 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 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 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 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查看答案

《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查看答案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A.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 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 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 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