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A. 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 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 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 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A 【解析】为了贯彻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抗联部队非常重视对伪军的争取教育和分化瓦解工作,抗联歌曲便在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不是分化日军阵营,排除B;C夸大了歌曲的作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东北抗联部队瓦解伪军的歌曲,与国民党无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B.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C.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D.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查看答案

清末,义和团等各种自发性反侵略组织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势力。《辛丑条约》后,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反映了(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列强侵华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为主

C. 列强由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转为对中国的瓜分

D. 中国的反动势力变成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

 

查看答案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如下:“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这次会议召开于

A. 19世纪四十年代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五十年代初

 

查看答案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在北京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有关该条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 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该条约的签订

D. 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查看答案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