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场战争前,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此战后,情势大为不同: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

一场战争前,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此战后,情势大为不同: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势力范围。此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解析】根据题干“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势力范围”反映的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后,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未与清政府签署《北京条约》,这是因为它正忙于

A. 民族解放战争

B. 应对国家分裂

C. 解决经济危机

D. 反击德国纳粹

 

查看答案

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

A. 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

B. 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

C. 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 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 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 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 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 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

B. 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 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

D.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查看答案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约占总数的57%。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D. 追谥准则渐趋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