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约占总数的57%。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D. 追谥准则渐趋完善

 

A 【解析】“仅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是因为明清时代对官员的思想控制加强而导致的,即材料强调了自汉以来思想控制日趋严密,但材料并不涉及行政效率以及官僚机构膨胀的问题,材料也未强调追谥准则渐趋完善的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B.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C.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D.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查看答案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查看答案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 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