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D 【解析】由材料可知,所述政策,使得原来只属于各地方国的臣民也成为了周天子的臣民,由此可知,有利于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D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人口问题,没有涉及统治范围,A不正确;材料旨在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而不是臣民的地位,B不正确;商周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C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 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6)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 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09年10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 所)

70

94

87

21

10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智者学派认为,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相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行为。

材料三  “……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3) 材料三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

(4)材料四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 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查看答案

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适合艺术表达。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表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2: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B. 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

B. 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

C. 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

D. 内阁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