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
A. 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 B. 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
C. 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 D. 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
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A. 自我
B. 物质
C. 逻辑
D. 理念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 适应皇权需要
B. 倡导重德修身
C.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 维护纲常名教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 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 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 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 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董仲舒曾说:“仁之美者在于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己,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表明董仲舒
A. 强调“天”是至善道德的化身
B. 认为三纲五常完全来自天意
C. 充分论证了封建皇权的永恒性
D. 认为君民关系等同于天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