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这是哪一个革命...

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这是哪一个革命团体的革命纲领?此团体是由哪个阶级哪个派别建立的?

(1)此团体具有什么性质?   

(2)“鞑虏是指什么?   

(3)“民国后来是指哪个国家?建立的时间?   

(4)后来这一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此材料被称为什么?   

(5)孙中山在哪一刊物中又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2)满族统治者,即清朝统治。 (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4)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5)《民报》,民族、民权、民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析】(1)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满清入关以后,汉族人民对满清统治者有着极深的仇视感,于是就称他们为鞑虏.并宣布将他们赶出关外以维护汉族统治者的正统.所以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要推翻满清封建政权,建立人人平等的民国。 (4)中国同盟会建立后,创立了机关刊物--《民报》.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民主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如下的纪念邮票(小型张):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践踏。结合下图所学知识,列举这种践踏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这种状况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查看答案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 德国的分裂状态

B. 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 “9·11”事件

D.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查看答案

斯巴达面积达8 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雅典领土约2 55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时约20~30万;古希腊有很多人口不过一两万人的小邦。以上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 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B. 无等级差别,无贵贱之分

C. 范围只局限在城市    D. 实行联邦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