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面对惨绝人寰的现代化全面战争,美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面对惨绝人寰的现代化全面战争,美国的知识精英与和平人士开始反思传统的和平运动,开始尝试新的手段来避免战争。一战期间,美国兴起了两种新型的和平团体。一种是国际主义团体,主张在战后建立自由国家的联盟,按照美国的原则改造国际秩序,运用集体武力保卫和平。另一种是自由和平主义团体。他们认为国际暴力和战争源于大企业集团对海外殖民利益的争夺和对国家政策的操控,同时与国内不公正社会秩序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改造国际秩序,还应当改造国内秩序,进行社会变革。美国的和平团体通过集会、出版报纸和书刊、游说政府以及游行、请愿等直接行动来开展和平运动,一方面对公众进行和平教育,另一方面督促政府支持和采纳提出的各种和平计划,以建立新的国际和国内秩序,成为20世纪20年代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利益集团。

——摘编自王立新等《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和平运动的影响。

 

(1)原因:一战的残酷性;对传统和平运动的反思;美国实力的增强;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操控。 (2)影响:推动了国际和平和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推动了美国国内的社会改革。 【解析】(1)由材料“惨绝人寰的现代化全面战争”“知识精英与和平人士开始反思传统的和平运动”“不仅要改造国际秩序,还应当改造国内秩序,进行社会变革”,可以答为:一战的残酷性;对传统和平运动的反思;美国实力的增强;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操控。 (2)由材料“一方面对公众进行和平教育,另一方面督促政府支持和采纳提出的各种和平计划,以建立新的国际和国内秩序,成为20世纪20年代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利益集团。”,可以答为:推动了国际和平和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推动了美国国内的社会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屯田活动规模和范围都不及两汉,但却有所深化和发展。魏晋时期,西域的屯田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域东部的楼兰、高昌等地,屯田和统治中心从渠犁东移至楼兰地区。但其屯田体制在两汉基础上却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职官系统日臻完备。西域长史是魏晋统治西域的最高长官,属吏众多,比对内地郡一级行政机构设置。并且改变了以往以兵屯为主的单一局面,民屯比重日益上升。据记载,无论兵屯还是民屯,均有西域少数民族参与其中。魏晋中原王朝以楼兰和高昌为中心长期派兵屯戍边塞要地,持续开设屯田区,以屯田与戍边相结合,将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传入西域,就地生产军粮,有力地支持了对西域的军政管辖,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内地与西域乃至中亚地区的联系和交流。

--摘编自王欣《魏晋西域屯田的特点》

(1)根据材料,指出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屯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屯田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

 

古代中国

拥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法规,去海外之人被称为弃民,古代文献中虽有“国籍”一词,但主要是指国家的典籍

1868年

《中美续增条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申请国籍、保护侨民的基本原则。自此,清政府开始参照“西方成例”处理“涉籍”事务

1907年

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血统主义”的国籍法

1909年

《大清国籍条例》规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

 

 

——整理自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 以上。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题文)如图是1960~2015年全球GDP和贸易平均增长率发展示意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A. 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主动地位

B.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 新兴经济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D. 经济全球化呈现逐渐放缓趋势

 

查看答案

“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

A. 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

B. 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

C. 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D. 对“崇尚理性”的反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