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6月27日美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提交了动议案,要求联合国介入朝鲜战争,恢复战前状态。苏联缺席了此次联大会议,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议案。随后组成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统一由美国驻远东司令部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担心欧洲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纷纷开始重整装备,并积极组建各种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出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苏联,随后也组建了华约军事集团,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时,美国宣布台湾海峡国际化,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造成了台湾局势长期紧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结束了日本战败国地位,并通过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将日本拉入了其军事同盟国的轨道,使得日本连同中国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构成了封锁中国的包围圈。

——摘编自左双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1)原因: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可以联合其他国家;联合国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美国可以把干涉战争的责任推卸到联合国。 (2)影响:加剧了欧洲局势紧张,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对峙;阻碍了中国的统一大业;激化了东亚的矛盾,使中美更加敌视。使朝鲜半岛局势更加复杂、紧张。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主要从联合国自身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宗旨以及当时的联合国已经被美国掌控、联合国已经是美国称霸的工具两个角度论述即可。 (2)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分为对中国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对东亚的影响以及对朝鲜半岛自身的影响等分别进行解释即可,例如,对中国的影响主要突出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即阻碍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国家对部队的组织编成,加强合成,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接替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美国重要法律文献

 

中国

美国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

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9月完成拟定工作)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分为正文“君上大权”(十四条)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九条)两部分,它采取的是对君主权力作具体规定、对议会权力作明确限制的做法。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等。皇帝拥有颁行法律、设官制禄、黜陟百官、总揽司法、召集和解散议院、统帅军队、宣战媾和、赏罚、恩赦和发布命令等大权。

约法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约法由总统制向内阁制转变,它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约法规定: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同时拥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在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件有咨询复议权时,规定有三分之二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参议院在认为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依法行使弹劾权。

宪法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政体”,“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13个州成为统一的国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中央与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宪法规定按三权分立原则组成政府机构,分别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的权力。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三权分立原则使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权力机构互相制衡,以防止专制的出现。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 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 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C. 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 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查看答案

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C.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D. 大国主导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受制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