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1反映了商朝...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1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2可作为汉代棉纺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 图3反映了东汉时地方政府对灌溉工具的重视

D. 图4在秦始皇时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

 

A 【解析】司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A正确;素纱禅衣是丝织品,B错误;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错误;五铢钱是汉代的货币,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查看答案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A. 东方社会皇权主义的盛行

B. 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C. 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 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查看答案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从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D.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 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 政府对开发西南地区的有效推进    D. 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