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日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日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这样做目的是

A. 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B. 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 打破贵族垄断选官的局面

D. 缓和矛盾,稳定边疆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不难得出,东汉统治者将察举制的做法用在边疆地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缓和中央与边疆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故正确答案选D;而其余ABC三项表述均没有突出边疆,故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

A. 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

B. 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 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

 

查看答案

所谓往往特指公权,是国家和公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赋子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权力,是一种庄严的托付,意味着神圣的责任。对掌权者而言,断不可化公权为私器,随意挥霍、任意妄为。隋唐时期,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    D. 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查看答案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 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C. 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 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查看答案

清末翰林徐继儒《杨氏家谱·序》中说;“惟古者睦族之道以谱联之,……秦汉以降,宗法始废。晋宋洎唐,沿魏九品中正之法,谱系犹掌于官。其后此法又废,私家各自为谱以收其族。”材料中家谱由官修到私修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制的发展

B.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C. 家族团结的需要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 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 武氏被迫移住至上阳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