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 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C. 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 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D 【解析】据材料“太学求学……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代的察举制的特点,即地方长官举荐人才,故D正确;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依据,故A错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不需要经过地方长官举荐,故B错误;宋代以后并未普遍出现平民政治,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末翰林徐继儒《杨氏家谱·序》中说;“惟古者睦族之道以谱联之,……秦汉以降,宗法始废。晋宋洎唐,沿魏九品中正之法,谱系犹掌于官。其后此法又废,私家各自为谱以收其族。”材料中家谱由官修到私修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制的发展

B.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C. 家族团结的需要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 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 武氏被迫移住至上阳官

 

查看答案

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

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

A. 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    B. 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

C. 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    D. 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查看答案

“春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然含义不尽相同。其中意指“编年史书或史籍”的是

A. 《孝经》: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B. 《战国策》:今楚王之春秋高矣

C. 《盂子》:春秋无义战

D. 《墨子间诂》:吾尝见百国春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