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6年11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苏联社会已经“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

材料二:二战胜利后,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领导了一场社会主义试验。艾德礼说:“工党政府正在英国建立一种优于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最好的制度。这种制度叫做民主社会主义”。1948年,艾德礼颇为自豪地认为工党已找到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一种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与英国式“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2)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与英国式“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都面临严峻危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执政者如何应对?

 

(1)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英: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制与私有制结合的“混合经济”和建立福利国家 (2)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全面私有化和民主化造成苏联解体。英国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小福利归家的规模,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比较、分析能力,不属于高考重要考向,学生不易把握,从而具有较大难度。组织答案的时候,重点即在于把握住“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同”,苏联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英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制与私有制的结合。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国政策相关内容——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英国缩小福利归家规模。围绕以上相关史实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原因:

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制度解体。

——《前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  )

A. 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B. 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 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    D. 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查看答案

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一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 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

C. 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D. 注重运用价值规律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A.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D. 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查看答案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这反映了当时

A. 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B. 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C. 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

D. 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