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 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B. 一味发展重工业

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苏联政局动荡

C. 西方和平演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C.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D.赫鲁晓夫对苏联进行经济、政治全方位的改革

 

查看答案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 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B. 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C. 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查看答案

苏联195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只有500万公顷,这无法达到赫鲁晓夫要求的指标。赫鲁晓夫给各地官员下达了严令,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1955年,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万公顷。赫鲁晓夫的这一做法

A. 增加了农民收入

B. 忽略/自然因素

C. 赶上了美国农业

D. 扩大了垦荒面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